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0

洛阳话儿:踢啦板儿

发表于 2017-8-6 0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踢啦板儿:就是拖鞋,最早用木板做的拖鞋,嘎嘎作响,型与声的组合这不名字有了:踢啦板儿。这应该是最原始的鞋,当我们的先民知道保护脚的时候,发明了草鞋、踢啦板儿、布鞋、皮鞋、塑料鞋,后来还有了球鞋等。

看看“鞋“字的解释:(形声。字从革,从圭,圭亦声。“圭”本指“土圭”、“圭表”,古代中央政府的标准计时器。转指“中原”、“平陆”。“革”指皮革。“革”与“圭”联合起来表示“中原人脚上的皮革制品”。本义:中国人脚上穿着的皮革制品) 同本义。鞋字的出现与皮革有关…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说郛》引唐·留存《事始·鞋》。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气候的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于是就出现了鞋: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鞋。古人类保存下来的文献,仍能给我们提供一部精彩的鞋史。踢啦板儿也应该是较早的—鞋。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汉人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儿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
木屐由汉族人发明,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这个是不是与洛阳大福先寺和尚东渡日本弘法有关?
洛阳的“踢啦板儿”要比日本人穿的木屐简单,行走也快捷、安全,应该是后期的改良。踢啦板儿在近代最多的地方是澡堂子,后改用草拖鞋,在没有海绵、塑料拖鞋之前,洛阳人在夏季就是穿:踢啦板儿。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