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358|回复: 11

沁园春 三门峡春光

发表于 2011-6-2 2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上村岭,绿染南山,涧水潺潺。
看虢国故地,樱花烂漫。
春情尽放,美景怡然。
柳浪闻莺,廊桥碧水,暖日灿烂花海繁。
春深处,水舞云倩影,香气弥天。
畅游万亩桃花,沟壑艳云霞肆意展。
看绿野花盛,丰收在望。
蛙鸣塘趣,万物合欢。
垂涎秀色,着意顾盼,瑰丽心情嗜诳酣。
湖光秀,辉映牡丹园,锦簇团团




发表于 2011-6-2 2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虢国为晋国所亡,但是虢国的文化一直璀璨.......
发表于 2011-6-3 0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
发表于 2011-6-3 05: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忏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
发表于 2011-6-3 05: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门峡虢国从西周早期始封于陕西宝鸡附近,到公元前655年为晋献公所灭,历时400余年。它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留给后人“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假途伐虢”已成为中国古代战略战术36计中的第24计,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谋略精粹。  
它的姓氏文化和婚姻习俗。由虢国转化而来的郭姓,现已成为中华大家庭百家姓中大姓,也产生了诸多对社会、对人民有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虢国人严格遵守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基本准则——同姓不婚,他们认为同姓相婚是同类的简单堆积或相加,无从产生质的飞跃,子孙后代难以繁衍昌盛,当事者也会因此而生病,而异姓相婚,能够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相混的弊端。这个准则在今天三门峡周边的一些农村还始终传承着。虢国人不光认真恪守同姓不婚的原则,也认真履行与其配套的婚姻礼仪,如纳吉、纳币、亲迎、闹新房等,他们认为这些婚姻礼仪体现了婚姻的牢固性,是判断婚姻合法性的标准,“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这些习俗为现代的婚姻所吸收,转变为合命、订婚、迎娶、闹房等。  
它的一系列物质文化所体现的精神。虢国创造了一系列灿烂的历史文化诸如青铜文化、玉文化、车马文化和冶铁文化等。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虢国贵族的奢华生活和等级观念,而且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它的墓葬文化。虢国的“视死如生”的随葬习俗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随葬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齐全的生活用具、工具、武器等,为的是让死去的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仍旧安然幸福地生活。这在现代三门峡附近的农村也是有所体现的。另外,虢国墓地所体现的聚族而葬在现在的农村也留有影子,一个家庭的墓地有固定的地方,并且是经过风水先生勘测过的宝地。  
虢国文化现象在现代生活中潜移默化,三门峡市以虢国、春秋而取名的街道、植物园、商店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正在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应、宣传效应和经济效应。虢国文化有其合理的优秀文化,同时作为奴隶制社会的文化也必定存在糟粕。  

发表于 2011-6-3 0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派田园风光!
发表于 2011-6-3 09: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词,俺也想去三门峡游览一番,欣赏那美好的风光!
发表于 2011-6-3 1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3 22: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那里生活了很久,再看你的文字,感觉很亲切。
发表于 2011-6-13 2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17 1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喜欢
发表于 2011-8-18 1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虢国故地好风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