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洛阳城事 查看内容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2018-8-19 21:45| 发布者:耳门听炮| 查看:837| 评论:0

摘要: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的皇帝都爱去洛阳,是去巡游大运河吗?历史上,秦始皇在位进行了五次东巡;汉武帝也进行过四次大规模巡游;隋朝修 ...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的皇帝都爱去洛阳,是去巡游大运河吗?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历史上,秦始皇在位进行了五次东巡;汉武帝也进行过四次大规模巡游;隋朝修建了大运河,隋炀帝曾多次巡游。唐朝皇帝是效仿隋炀帝巡游大运河吗,答案还要从大运河说起。

隋朝建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关中虽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粮食却不足以供京师。为了解决运粮问题,584年,隋文帝杨坚命宇文恺率领水工修建了300多里的广通渠,至潼关入黄河。

605年,隋炀帝杨广营建东京(今河南洛阳),开凿通济渠,改造邗沟。隋炀帝征发几百万劳工,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终于修建成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隋朝大运河沿线岸分布了山阳仓(今江苏淮安)、黎阳的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兴洛仓(今河南巩县)、回洛仓(隋唐洛阳城北七里)、含嘉仓(隋唐洛阳城内),河阳仓(今河南孟县南黄河北岸),常平仓(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广通仓(陕西华阴县渭河入黄河处),太仓(长安城)。

唐朝刚建立时,京城人员少粮食缺口不大,唐高祖和唐太宗之时,每年从江淮地区漕运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高宗以后,国用日增,到了唐玄宗时期,每年需要运米250万石。

作为对比,明清时期每年需要大约400万石(大约有5万4千多吨)的粮食运往北京,唐朝的粮食需求也算正常。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隋唐大运河各段通航能力不尽相同,从洛阳沿着洛河进入黄河,再到永济渠和通济渠都容易畅通。在洛阳附近修建了兴洛仓、回洛仓、含嘉仓多个大型粮仓,唐朝时期全国的大型粮仓共储粮约1200万石,其中含嘉仓储粮约580万石,占将近一半储量。

从洛阳往上到长安,运粮船需要走黄河,黄河不同时期水量变化很大,影响船运。陕州地段(今河南三门峡),黄河中游地区有一个最险要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被称为“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只有人门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

黄河三门峡经常发生沉船翻船事故,从洛阳到陕州只好改为陆运,运输能力跟不上,长安城经常缺粮。唐玄宗时,裴耀卿提出在三门峡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漕舟输米至东仓,然后陆运至西仓,再用船转运到关中各仓。

公元742年,唐朝在三门峡的岩石中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又在山顶上凿成纤路,黄河水上涨是,用人工纤夫拉运粮船通过三门峡,这样江淮漕船直抵长安,运米达四百万石及其他钱货,创唐代最高纪录。但这条渠道不久还是因山石崩塞而废弃。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建都长安,隋唐的皇帝们想尽了办法来解决吃粮问题,但隋唐大运河长安段通航能力却不如人意。长安城经常挨饿,东都洛阳城却储存着大量粮食,仅含嘉仓储量就够吃2年。

从隋朝开始遇到灾荒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纷纷到洛阳。名义上去巡游大运河,实际上解决吃饭问题,过了灾年再回到长安城。隋炀帝和武则天直接定都洛阳,不用像其他皇帝那样担心吃饭问题。

唐朝皇帝为何爱去洛阳,除了巡游大运河,有个需求难以说出口

唐代宗时,长安斗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京郊农民搓谷穗来救急。唐德宗时,因藩镇叛乱大运河漕运中断,关中仓廪粮食吃光,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786年,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李希烈之乱后,江南漕米又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六军军士得知这一情况,“皆呼万岁”。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