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洛阳城事 查看内容

历史的兴衰:隋朝东都洛阳城的营建及繁荣背后的历史兴衰

2018-7-25 05:35| 发布者:hxz87828| 查看:7888| 评论:0

摘要:隋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死,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继位第二年,即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始动用大批民力,营建东都洛阳,至第二年正月峻工,前后历时仅十个月。洛阳是著名的古都,在隋以前 ...

隋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死,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继位第二年,即大业元年(605)三月, 开始动用大批民力,营建东都洛阳,至第二年正月峻工,前后历时仅十个月。

洛阳是著名的古都,在隋以前,就有许多王朝在洛阳建都,如西周都镐京(长安),周公姬旦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就曾建洛邑,洛邑成为东周的都城,东汉实行两京制,皇帝时而在长安,时而在洛阳,洛阳也是都城之一,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代北(今大同)迁到洛阳。由于经久不息的战乱,洛阳时兴时废。隋文帝时期修建了著名的都城大兴城,隋炀帝刚刚即位,为何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营建东都,下面一起去探究东都洛阳城营造的原因及繁荣背后的历史兴衰。

历史的兴衰:隋朝东都洛阳城的营建及繁荣背后的历史兴衰

为何营建东都洛阳

政治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刚刚平安杨谅的叛乱后,杨谅的部属及所管辖的百姓有20多万人,这些人很多迁到了洛阳附近,需加强控制,而隋朝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关中(今陕西一带),遇到叛乱,从关中调兵颇费时日,不利于迅速作出反应。

再者,山东(黄河以东)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曾长期处在东魏、北齐的统治下,尉迟炯发动的反抗杨坚代周的军事叛乱、杨谅反抗隋炀帝的叛乱都发生在这一地区,这一地区的民众对隋王朝有很强的离心力。江南陈朝统治下的人民对北方政权离心力更强,在陈朝灭亡后不久,江南的豪族就发动叛乱,虽然很快平息了,但是江南的不稳时有发生。这说明,对江南的控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被山带河、四塞为固的长安,有防御上的优势,但远在西北一隅,要从那里很好地控制江南显得鞭长莫及。

经济原因:洛阳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当时隋都大兴城(长安)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地处西部,交通极不方便。随着隋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关中的产品特别是粮食已不能满足京城需要,若遇到灾年,便只好东迁洛阳“就食”,隋文帝时就发生过几起这样的事情。与此同时,关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关中地区,一望无际的黄淮大平原逐渐被开垦出来后,关中所谓“八百里秦川”就显得不那么耀眼了。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隋朝时,长江流域各州每年都有余粮,这些余粮运到洛阳比较容易,粮食要运到长安则很费事,其中最大的阻隔就是三门峡,如在三门峡走陆路,则运量大受限制,而所费人力巨大,得不偿失。

地理位置好:公元604年,隋炀帝继位,当年冬游历洛阳。立于邙山之巅,极目南眺,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隋炀帝顿时觉得这里正是“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的风水宝地,是极为理想的建都之地,禁不住叹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故不建都于此”跟随大臣苏威答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隋炀帝听罢非常高兴,遂决意迁都。

历史的兴衰:隋朝东都洛阳城的营建及繁荣背后的历史兴衰

洛阳城的营造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新都,由宇文恺负责设计。

宇文恺规划设计的东都,原则上和大兴城一致,只是在形式上不完全对称。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也叫大城或罗城)。外城南北长七千三百米,东西最宽七千二百米,规模比大兴城略小。城共有十门,东、南各三门,西、北各二门。城内有一百零三坊,分布在皇城的东、南两面。洛水横穿全城,把城里分成南北两大区。宫城、皇城居北,是行政区。南部是官民住宅区,街道非常整齐,街坊呈正方形,有正十字街道。城里有三个规模很奉的国际性市场,分别设在外城的东、南、北三面。北市(又名通远市)南靠洛河,是船舶商业集中的地方。整个城市气势宏伟,宫殿比大兴城更加富丽堂皇。工程耗资巨大,月用工200万人。炀帝本人特喜好奇花异石,所以在营建洛阳城过程中,装饰非常豪华。比如在西郊修造西苑,周二百里。苑内有人工海,面积达方圆十多里,海内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山上有许多亭台楼阁;海北有龙鳞渠流人海中,渠两旁建十六院,极其华丽。炀帝命人从全国各地搜集名花贵石种植、堆积其中,建成著名的西苑牡丹园。在营建洛阳城过程中,由于中原材料不足,许多奇材异石需从南方运来。

洛阳城的繁荣

经过1年左右的艰苦施工,到607年(大业二年)正月,东京新城竣工。营建之初,即迁来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随后,又陆续命江南诸州“科上户分房入东都住,名为都京户,六千余家”;河北诸郡“送工艺户陪东都,三千余家”(杜宝《大业杂记》)。一时洛阳富商聚集,冠盖如云,百业俱兴,热闹非凡。为了充实城市,繁荣市场,大量迁入城市人口,又使得城市的粮食供应严重紧缺,为此,炀帝又在东都新建了含嘉仓、兴洛仓和回洛仓来储备粮食。兴洛仓和回洛仓的规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迁徒,既削弱了当地的豪族势力,又增进了洛阳的繁荣。

历史的兴衰:隋朝东都洛阳城的营建及繁荣背后的历史兴衰

东都洛阳城繁荣背后折射出的历史的兴衰

据史书记载,在这次营造东都洛阳的土木之役中,前后共征发“役丁二百万”,“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所以历来史家都将此举单纯视作隋炀帝诸多暴政之一。

隋炀帝的穷奢极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当时有西域人见洛阳繁华,请求到洛阳市内交易,炀帝又令市内大大排场一番,以至于用缯帛缠绕在树上,表示豪华。连西域人见了也纳闷:“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赋役、徭役、兵役成了隋炀帝时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果隋炀帝众叛亲离,618年正游历江都的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杀,结束了他短暂而腐朽的政治生涯,隋王朝也二世而亡。但此时,洛阳城却规划合理,设施完备,繁荣昌盛,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岂不让人叹哉!惜哉!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