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汽车 查看内容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2022-5-16 16:49| 发布者:lhdzk| 查看:365| 评论:0

摘要: 10年航程劈波斩浪,10年奋斗成就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中国汽车“走出去”创造了奇迹,也创造了历史。10年前,在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基本看不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10年后的今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包括集先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10年航程劈波斩浪,10年奋斗成就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中国汽车“走出去”创造了奇迹,也创造了历史。

10年前,在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基本看不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10年后的今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包括集先进技术于一身的智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欧洲的千家万户,德国、英国、比利时、挪威……特别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智能电动汽车,从功能技术到外观设计,都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所喜爱。“技术是中国车企真正走在世界前沿的核心。”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娜·比尔所言,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201.5万辆,相比10年前翻了一番,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出口这一新突破,我们盼了很多年……”年过七旬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言及于此,心潮澎湃。他认为,这不仅是数量上的巨变,更是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实力体现。“经过10年不懈努力,中国汽车‘走出去’实现了新的跨越,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深有感触地说。
1

新跨越: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

5月10日,吉利汽车宣布与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拟以26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76亿元)认购雷诺韩国34.02%股份。这是吉利继收购沃尔沃、入股戴姆勒后的又一新动作。

其实,近1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海外建厂,以及多种形式的全球布局,都取得了不俗的新成绩。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数据来源:中汽协 赵建国 整理
在出口方面,10年前的2012年,当年排名第一的自主品牌车企奇瑞汽车,出口量为18.48万辆,排名第四的上汽集团出口量也只有9.56万辆。10年后的2021年,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创下了69.7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78.9%;奇瑞汽车虽位列第二,出口量也达到26.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2021年,奇瑞汽车克服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海外用户累计达195万,实现了从单纯贸易到品牌输出的转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不无感慨地说,奇瑞一直坚持深耕海外市场,从最初“走出去”单纯贸易卖产品,到深入当地“走进去”建工厂扎根发展,再到精耕细作“走上去”强品牌。他回忆到,按照奇瑞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2013年以前,奇瑞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切入点,以出口贸易形式为主,让产品成功“走出去”;2014年开始,奇瑞扎根当地“走进去”,积极布局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对当地工厂和经销渠道实施主动规划和管理,推动品牌建设和属地战略;从2020年起,奇瑞加快品牌“走上去”,深度融入海外市场所在国,加快对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市场布局,实现了全球化发展的结构性转变。

中国汽车出海,不仅体现在销量上,还体现在海外建厂上。2017年,国内车市出现负增长趋势,车企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多家自主品牌车企都宣布了全球化战略,海外建厂成为探索全球化战略的新路径。其中,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斥资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成立印尼分公司,工厂于2017年落成投产,进入了由日系品牌垄断、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印尼汽车市场。“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子公司已经成为上汽通用五菱重要的海外出口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分公司采购经理张发祥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当地工厂近年来克服了零部件供应、疫情反复等种种难题,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有的热销车型交定金后要等上1个月才能提车。

就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投资建厂的同一年,总投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的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项目动工。顺利投产后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年产能15万辆。近年来,在俄量产车型销量逐步上升。

截至目前,吉利汽车已拥有7座海外工厂,遍布白俄罗斯、英国、埃及、乌拉圭以及印尼等地。而奇瑞海外工厂的数量也已经发展到了17家。

10年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全球布局上持续发力,多家车企在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将全球化的新理念、新设计、新技术凝聚于新车型上,极大改变了车型“10年一贯制”的“老面孔”,带来的是科技感、世界风、个性化。

其中,长安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在海外设立了“五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体系;上汽集团也在伦敦、硅谷、特拉维夫建设了研发创新中心,并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设立了生产基地。

“10年来,中国汽车‘走出去’在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规模数量及企业出海自信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付于武说,产品结构上已经从当初的大多为商用车转变为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等多种车型,出口区域也从只在东南亚实现了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覆盖,中国车企“走出去”也从之前的探索尝试转变为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

“中国汽车10年来‘走出去’及全球布局迅猛发展的背后,既有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原因,也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中逐渐形成的良好国际市场环境,从而使中国汽车产业更多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这些多层面的因素,都为中国汽车“走出去”夯实了基础。
2

新能源:

告别低质低价 攻占发达国家市场

北京-奥斯陆,直线飞行距离超过7000公里。近年来,蔚来、小鹏以及红旗等中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纷纷在挪威“着陆”,跨越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海扬眉吐气的标志。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2021年9月,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地段的卡尔约翰大街33号,有一家与众不同的汽车展厅开业,门楣上显著的“NIOHouse”(蔚来之家)标识,以及充满都市感的店面氛围,吸引着当地的消费者。对于中国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企业蔚来而言,这家店正是其首次进入海外市场的第一站。“挪威只是开始。”蔚来汽车挪威公司总经理马里乌斯·海勒透露,蔚来汽车2022年内将进入汽车强国德国等市场。

不仅是蔚来汽车,与10年前截然不同的是,欧洲市场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智能电动汽车,特别是在欧洲率先宣布汽车电动化、并力争成为全球第一个禁售燃油车国家的挪威,更是成为中国品牌竞逐的舞台。2019年9月,上汽名爵ZS纯电动SUV在挪威登陆。2020年12月,小鹏汽车向挪威出口了第一批G3纯电动SUV;2021年2月,小鹏汽车正式在欧洲设立欧洲总部,并在挪威、丹麦、德国和瑞典设立了办事处。2021年9月,中国一汽在长春总部举行了红旗E-HS9纯电动大型SUV出口挪威发车仪式。2021年底,第一批1500辆比亚迪唐电动汽车也已经运抵挪威。2022年2月,岚图汽车宣布,进军欧洲市场,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建立第一家岚图海外旗舰店……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赛道上,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在全球“超车”的新机遇,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无论是在技术、产品,还是品牌力上,“中国制造”的“真香”程度已经为世人所乐道。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动乘用车出口量达到49.96万辆,是上年的2.6倍,位居世界首位,是排名第二的德国的两倍多。

在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走出去”的优势正日益彰显。在以往传统燃油车难以企及的欧洲市场,电动汽车更是凸显了新的亮点。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10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2021年,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是增长最快的,增速达到了204%,对北美洲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100%。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攻占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不再依靠低价取胜。小鹏汽车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比国内售价高出30%。比亚迪一款纯电动大巴在国内售价150万元左右,而出口到日本的单价达到400万元。数据表明,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生产的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金额达54.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亿元),同比增长515.4%,出口金额的增长大于出口数量的增长。

“这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价值在大幅提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这其中,除了欧洲市场企盼汽车电动化、当地车企电动化发展速度不理想给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机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然站上世界前列,部分技术甚至进入领跑行列,新车型配置、设计上也更加具备国际范儿。

确如其言,技术领先是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比如业内技术领先的比亚迪纯电动大巴,2012年夺得欧洲首个电动客车公开招标标的后,又相继打开意大利、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至今比亚迪电动大巴出口量已达6.5万辆,占据英美等发达国家电动大巴市场的80%左右。
3

新风貌:

从默默无闻到向全球输出“中国智慧”

中国汽车“走出去”:扬帆但信风,实现新跨越 | 非凡十年

1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但一些值得铭刻的事件,犹如那些美丽的涟漪和晶莹的浪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1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成长速度加快,技术创新提速,在“走出去”与国外车企打交道中有了更多自信,也转变了以往合资合作中只是提供资金、员工和场地条件的被动角色,逐渐实现“反转”,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主导者。

2020年4月,丰田汽车主动邀请比亚迪合资,双方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丰田几乎是第一次心甘情愿地投入自己的品牌,而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为主导。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走出去’及国际合作中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且已成为一种趋势。”郎学红认为,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在燃油车“三大件”等核心技术方面仍有短板,难以与跨国汽车巨头正面竞争。而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等核心技术方面,近10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领域从技术到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细分领域,在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集成及演化速度也在提速,并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走出去”中备受瞩目的亮点。

确如其言,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国汽车“走出去”增添了底气、勇气和志气。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驱动电机技术基本与国外水平同步,大部分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电机控制方面也基本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更是走在了前列。

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几乎没有在海外叫得响、受欢迎的车型;10年后的今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产品,无论从外观、内饰、环境适应性到整车性能、质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能耗、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都已取得全面进步,在竞争中具备独到优势,逐步赢得了海外客户青睐。

“参与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掌握竞争主动权与话语权,标准、品牌、产品一个都不能少。”张建平认为。

10年变化,中国汽车产业令世人刮目相看。10年前,中国汽车行业很少参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标准化组织。10年后的今天,在OICA(世界汽车组织)及APEC(亚太经合组织)等汽车对话活动、中俄装备工作组等国际交流平台、众多国际汽车组织及相关标准化组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中国方案”。

2018年4月,由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在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第174次会议上,经缔约方投票表决,获全票通过。这是我国首次以主要牵头国的身份全程主导并深度参与完成制定的全球性技术法规,标志着中国正由国际汽车标准法规的“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体现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国分量”。

2020年7月,北京时间3日23时许,国际标准组织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官方宣布,5G/R16(第16版)国际标准定稿完成,车联网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在这一标准中有了更多‘中国智慧’。”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中国为此提交技术提案3000余篇,占全球提案总数的三成以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球5G国际标准必要专利中,中国企业专利数量占比超过30%,不仅在5G国际标准中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比3G、4G时代拥有了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

10年道路风雨兼程,10年绘就靓丽风景。中国汽车“走出去”,不仅在数量上屡创新高,也正在改变着世界对中国品牌的印象。奥地利电视台的报道以“中国人正在征服欧洲”为题称,当欧洲汽车制造商紧盯着庞大的中国市场时,中国汽车正以“又快又好”的方式悄悄进入欧洲的“后花园”。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表示,这是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标志,欧洲须平静地接受中国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出现在欧洲的现实。

“中国汽车‘走出去’1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汽车产业百年大变革中的新气象,令人鼓舞。”付于武希望,中国汽车要坚定不移“走出去”,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谱写更新更美的“中国乐章”、“中国故事”。



文:赵建国 编辑:孙焕玉 版式:赵方婷

给小编加个鸡腿!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