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旅游 查看内容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2019-7-29 20:46| 发布者:况睿文| 查看:688| 评论:3

摘要:在河南几百家景区中,只有两家曾跻身于新三板,那就是清明上河园与宝泉。而在去年,挂牌两年的清园股份终止了野心,宣布从新三板退出。从财报上来看,清明上河园虽然在2017年营收和利润增长趋势向好,但在此之前一直

在河南几百家景区中,只有两家曾跻身于新三板,那就是清明上河园与宝泉。而在去年,挂牌两年的清园股份终止了野心,宣布从新三板退出。

从财报上来看,清明上河园虽然在2017年营收和利润增长趋势向好,但在此之前一直亏损严重,并且未来的想象力依然受到了限制,曾经谋图"河南旅游第一股"的野心,也终于成为新三板"退市潮"中的一员。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而宝泉虽然也是有盈有亏,但也面临着运营支出越来越大等问题,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千多万元的亏损,想要保证平稳运营都成了难题,更别说借助新三板跳往主板上市。

随着新三板旅企进入负增长时代,景区亏损严重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甚至有数据显示,中国90%的景区都处于亏损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 收入单一

首先,景区之所以连年亏损,跟其营收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景区的营收虽然看似是门票、索道、住宿、餐饮等业务的结合,但实际上,真正能够构成营收来源大头的只有"门票+景区客运"。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消费,也成了景区赖以生存的收入。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宝泉2017年年度报告)

据财报显示,清明上河园2015、2016、2017年的门票收入分别为2.0亿元、1.88亿元、2.18亿元,分别占比77.43%、74.19%和73.77%。而宝泉景区2017~2018年的门票占比也分别达到了72.94%和67.24%。每年几乎都在7成以上的门票收入占比,其依赖性有多大可见一斑。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宝泉2018年年度报告)

而与之相对的,餐饮、住宿、购物收入占比却微乎其微。就以餐饮来说,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民以食为天",并且,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餐饮方面的支出也是逐年上升的。但在景区里,餐饮收入却连整体营收的6%都达不到。

以洛阳的龙门石窟为例,景区内外全是卖凉皮、米皮、擀面皮的小店,虽然比较大众化,但却不是当地的特色。而洛阳饮食特色里,水席虽然算是一种,龙门石窟周边也有不少的水席店,但是也因为口味差、价格高、没特色,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水席有很好的口碑。

住宿跟餐饮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它的一次性收入很可观,但却存在极强的淡旺季。尤其是一些自然山水景观,夏天三四个月是旅游的高峰期,其余的八九个月游客很少甚至会出现没有游客的情况。这也就限制了其在住宿方面的收入,2018年,宝泉景区在宾馆方面的收入为1919229.82,占景区总收入的1.93%,2017年则更低,只有1.55%。

除了餐饮、住宿外,景区文化产品理应也是景区收入的一大来源,尤其是景区对应的一些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不仅仅是景区文化内涵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对景区的一种营销。因为在当下,90后、00后对于中国文化,他们有一种自信、归属感在里面,他们愿意弘扬自己的文化。

但在现在的大多数旅游景点里面,文化产品要么千篇一律,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要么质量差创意差,消费者没有购买的欲望。很多5A级景区中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扇子、香包、石头,更何况一些4A级景区、3A级景区呢。所以说,人们不是不喜欢景区文化,而是景区没有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真正的旅游应该是食、住、行、游、购、娱一个系列,而目前很多景区只注重"游"这一个板块,其他几个板块虽然也有涉及,但是由于难度大且没有先前经验可以复制,很多景区可以说是听之任之,所以,做得不尽如人意,以致于在营收方面太过单一。

2、 成本高

一个景区亏损,除了营收少之外,肯定还跟支出有很大的关系,从宝泉和清明上河园两个景区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景区每年的管理费用、运营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利息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较高的支出,使得宝泉这样的景区利润难以提升。

据宝泉2017年财报显示,仅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方面的支出就占到了营业收入的51.41%,而在2016年,该数字为50.24%。

而在利息方面,清明上河园、宝泉这样的景区,财报中显示的银行借款,每年也多达上千万甚至上亿,每年光利息方面就需要上百万。据宝泉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长期借款是145150000,短期借款80000000,利息支付方面,达到了3238311.76,更不用说其它景区。

如此之高的借款,主要是因为,景区之前都是国企经营,许多山水景观能有个售票点、破栈道就已经顶天了,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为了吸引游客,景区背后的企业不得不重金投入建设,甚至跟风修建了不少网红打卡特色项目,而为了能让景区的头衔多出几个"A",景区就更是散尽银子。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而且景区运营成本高,也并非一次性的。经过对宝泉2017、2018年以及清明上河园景区2016、2017年的整体运营成本进行统计之后发现,清明上河园2016年,运营方面支出是127066191,2017年是127904536;而宝泉2017年支出是90622930,2018年是80697977。

该数据表明景区每年在运营方面的支出是长期的、持续的,毕竟作为景区运营里的一项重投入,每年的设施维修、换新以及活动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运营成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只有不断提升收入,才是解决景区亏损最好的方法。

3、 景区经营管理落后

在人们的印象中,景区在我国已经存在上百甚至是上千年,自古以来就有山水游。然而,以前的景区多属于开放式的,后来才逐渐地由企业接手经营,现在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一些旅游企业,可以说是较早的一批,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景区经营的过程中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

"摸着石头过河"说的就是现在的旅游业。这种自己探索的经营方式也就注定了他们在前期发展的过程中是比较慢、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以网红玻璃栈道、滑水索道等为例,自从这种网红打卡项目在某音火了之后,几乎所有的景区都开始跟风建造。

然而,在不断跟风的同时,景区反倒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忽视了,比如景区的无线网或者是信号差的问题,就很少有人重视。目前,河南的大多数景区,都是没有无线网的,景区内的设施以及配套服务不能及时满足用户,这在给游客带来不好体验的同时,也对景区宣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景区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景区运营其实就是景区管理,管理就离不开人才。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景区在管理上都缺乏人才的支撑,包含市场营销、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等在内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对会展旅游、度假旅游以及旅游资本运营有着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都是景区目前极为渴望的人才。

其实,说了这么多,造成这些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多数景区的民营资本背景。

由于旅游产业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景区背后的企业掌舵人在接手时,并没有多少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只是把其它商业领域的经验生搬到旅游业上,一味地相信做大做强是唯一出路。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而鉴于景区背后民营资本的身份,景区想要融资投入就变得困难重重。银行贷款是我们常见的、利率也比较低的融资方式,但民营资本却很难获得。为了重金投入景区,企业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外部资本,但靠谱的融资又哪有那么容易。

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信用贷款的道路上走不通后,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向投靠民间借贷。这种方式虽然来钱快,但却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利息极高。但为了能尽快地开发景区,再贵也得硬着头皮上。这就导致企业一开局就是"困难模式",而且也为后期的资金链断裂埋下了雷。

以资金破裂的龙潭大峡谷为例,据悉,龙潭峡谷年均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门票年收入约为7650万元。看似客观的收入,最多时候,一年支付的利息就要5000多万,基本把门票收入全部拿走了。截至2019年1月,龙潭峡谷管理人合计收到的8.22亿元债权申报中,光利息就占据4.43亿元。

在重资产、多投入、长周期的业态环境下,很多企业都高估了自己的回本能力。为什么呢?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旅游产业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即使是一些闻名遐迩的景区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头部景区刚刚积累下来一些心得,其它的景区就一窝蜂的模仿。

同一个套路、同一种模式,即使景区投入的钱再多,也依旧是缺乏新意的。游客到哪里都是千篇一律的游玩项目,不同地方的古镇都长一个模样,景区内的纪念品都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这就难怪有人吐槽,中国的旅游规划99%都是抄袭模仿。而无论景区投入再多,所有的景区全都是复制粘贴一样地相似,很快就会让游客失去兴趣。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就没有特立独行一枝独秀的景区吗?当然是有的。就像故宫最近两年时间,即使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也非常火热一样,一个本来在人们印象中古老沉重的景区,却与当下的潮流、趋势十分贴合。

门票100元一张,还是亏损,河南景区离盈利还有多远?

截止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在2017年,文创产品收入更是高达15亿元,他们的创意产品不仅在故宫售卖,还在网上开设有自己的店铺,从各种渠道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不过像故宫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很多景区做不到像故宫那样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力不能及。整体来说,旅游行业的人才是非常匮乏的,整个行业现在还没有几个动脑的人,即使他们能看到故宫的成功,也拿不出像故宫那样因地制宜的创新方案出来。

当然,除了景区本身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出来。虽然现在身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相比西方国家,整体占比依旧不高,这也加剧了景区的入不敷出。

长期无意义的投入和持续的低营收,不仅给景区造成了越来越大的亏损,更让民营资本的高息借贷不堪重负,最终甚至只能落得破产的下场。

不过,失败越多,人们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也就越多,不景气的旅游行业总会有触底反弹的那一天。当人们渐渐意识到老路走不通的时候,必然要改换方法,从跟风转向自主创新,把每一笔钱都用在主打景区特色上。除了景区景点外,让服务、餐饮、文化产品等也成为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增加营收的重要方面。

而随着旅游产业越来越重要,相信未来的政策也将会对民营资本越来越友好,景区在融资和借贷过程中压力也将逐渐减轻。再加上消费者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旅游的娱乐方式,未来的旅游行业必将扭亏为盈,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本文系旅游看河南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游相关资讯,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