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洛阳城事 查看内容

戏说大秦·大秦缩影

2018-9-20 01:35| 发布者:超越平凡668868| 查看:520| 评论:0

摘要:秦人先祖的世系大略是这样的:大业娶女华,生子大费。大费娶姚姓玉女,生子大廉和若木。此后,若木有后嗣费昌,大廉则有孟戏和中衍……大费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当于传说中的虞舜和大禹时代。滔滔洪水,泛滥于中原大地 ...
戏说大秦·大秦缩影

秦人先祖的世系大略是这样的:

大业娶女华,生子大费。

大费娶姚姓玉女,生子大廉和若木。

此后,若木有后嗣费昌,大廉则有孟戏和中衍……

大费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当于传说中的虞舜和大禹时代。滔滔洪水,泛滥于中原大地。禹受命治水,大费跟随左右当助手。禹劳身苦心,腿毛尽脱,在外治水十三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功告成之时,虞舜要重赏禹。禹说,这么大的工程光靠我一个人来领导可不成,大费辅佐我,功不可没。虞舜听了很高兴,就对大费说:好啊,好个大费,帮助禹治水有功。我赏赐你这面皂游,你的子孙将会有盛大的功业。

“皂游”是一种有黑色飘带的旗子,秦人视它为无上光荣。

从这时开始,秦人和先后以舜、禹为首领的华夏部族联盟,有了较为亲密的联系。舜还充分发挥秦人祖先驯养鸟兽的丰富经验,让他们担任驯养师。特别是那位叫大费的先祖,干得特别出色,许多珍禽奇兽都被调教得十分驯服。

为了表示嘉奖,舜特地赐他一个姓,就叫“嬴”。“嬴”是一种珍禽的鸣叫声。

这样,秦人就可以说自己姓“嬴”了,只是还没有“秦”这个封国,还没有氏。

又过了漫长的四百七十年,秦人终于等到了能够显示自己胆识才干、改变氏族命运的一天。夏的末代国王是桀,古书上说他宠幸妹喜,虐杀忠谏之臣,百般苛待百姓,却还把自己比作太阳。

老百姓时常对天诅咒:你这可恶的太阳呀,何时我与你同归于尽呢!

历史上第一次以推翻一个王朝为目的的大起义开始了,领头人是商族的首领汤。这时候,秦人先祖中的费昌,果敢地率领族人反夏投商,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费昌本人,更以他出色的驯马驾车本领,成为商汤的御者,参加决定胜负的鸣条大战,立下卓著的功勋。

秦人的胆识才干赢得了商汤的高度重视。

他们世代有人参与佐治商朝国政,在整个殷商时代,嬴姓一直是显贵之族。特别是中衍的玄孙中僪,受商王派遣西行,成了镇西戎保西陲的边疆大臣。不久,中僪的儿子蜚廉和孙子恶来,都先后得到商王重用。这可说是秦人先祖中最辉煌时期,让他们久久难以忘怀。

秦人的先祖是借着夏朝末代国王桀覆亡的机会复起的,却又在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的倒台中跌落了下来!

商纣王的昏庸暴虐与夏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宠幸妲己,草菅人命,逼疯和惨杀敢于直谏的箕子、比干等众多大臣。然而,蜚廉、恶来却始终得到纣王重用。传说父子俩都有非凡本领:蜚廉善跑,可以日行千里;恶来有力,双手能撕裂猛兽。

可是,当纣王陷入周武王率领的讨伐大军,不得不以自焚来结束生命时,父子俩的人生道路也到达了终点:恶来为周武王所杀,蜚廉则为殷商殉死。强大的西周王朝建立起来了。不用说,殷商的遗民,从王室到平民,都成了周氏族的奴隶。

周武王去世,年少的周成王继位,商纣的儿子武庚趁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周叛乱。其中有“徐”“奄”“盈”等氏族参与了叛乱,他们都为嬴姓,即都属秦人先祖。成王在著名政治家周公旦辅佐下,迅速而残酷地镇压了这场叛乱。除大量杀戮外,凡与叛乱有关的氏族,都被强迫搬出原地,流放到较为荒凉边远的地方去居住。

艰难的长途迁徙就这样开始了。

既助纣为虐,又参与叛乱,成千上万的秦人是戴着这双重罪名踏上西行的行程。此后,秦人一直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与戎、狄各族杂居共处。为了生存,他们一面顶风冒雪,逐水而居,过着艰难的游牧生活;一面努力创造定居条件,发展种植业,逐步培植粟、麻、桑、稻等作物。艰难的生存环境,磨砺着他们的意志,锻炼着他们的性格。

就这样,直到周王朝四传而至穆王时代,造文为穆王驾车平定叛乱,给秦人带来了些许转机。

到了周孝王时代,蜚廉之子恶来的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而被召至“泾渭之间”(今陕西扶风、眉县一带),专门负责为周王室养马。非子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尽心竭力而又小心翼翼地谨奉职守。不久,因忠诚和驯顺,他获得了一个恩封:封秦为周的“附庸”,并准许他们在“秦”这个地方建筑自己的城邑,恢复嬴氏族的祭祀。

什么叫“附庸”?

《礼记》解释: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意思就是说,附庸只能跟在大国屁股后面当个小瘪三,根本没有资格朝见天子。

但对秦人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经过如此漫长岁月的苦斗,纵然还是“附庸”,总算有了一个称为“秦”的小封地。从此“嬴”与“秦”合而成为顽强地生活在关西大地上的一群男女的姓氏,他们以独特的风貌正式登上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由于搜集的史料有限,再加上作者个人兴趣,作者也就拣贡献最大,故事最多的近十位大秦君主来写。

除了先几代的秦穆公之外,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一统中国的七代君王,故事中都有描写。

第一代是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在位二十四年。孝公时期,秦国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变法图强。孝公把握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他制定了使秦国强盛的正确的基本国策,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制度基础。

秦孝公为了强秦,支持商鞅变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他四十三岁就死了。御医说他的病没法治,因为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心力交瘁,是过劳死,他还有很多宏图大志没完成,他的人生充满遗憾。

在大秦历史中,秦孝公是承上启下第一人,本书原定是要以他为起点说秦史。但后来看了看,认为秦穆公的故事也挺精彩。于是就……

第二代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二十七年。他车裂了商鞅,却没有改动商鞅变法的内容。他坚持了秦孝公制定的力行耕战的基本国策,使秦国实力大增。他从“公”称“王”,秦国自此被正式列入战国七雄名单。

第三代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四年。他因举鼎暴毙,是个很有个性的君主。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武王的使命就是抓住时机,东进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宜阳就在今天河南洛阳西边四十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在秦武王的指挥下,秦国的军队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开辟了东进的通道。

第四代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秦昭王是历代君王中在位最长的。在最后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嬴正在位年数的总和。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决胜的最重要时代。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嬴正也毫不逊色,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贡献。翦伯赞说,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五代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年~前250年,在位三天。

第六代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前247年,在位三年。

第七位嬴政:公元前246年~前222年为秦王,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鼻祖,即秦始皇。

正如时下的学者易中天说的: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先是公国(孝公时代),后是王国(孝公之后),消灭六国兼并天下之后又成为帝国。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的七代秦国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且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实在是难得至极。这七位国君也不是精挑细选的接班人,而是根据秦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

当然,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是存在一定宫斗嫌疑的。

比如秦昭(襄)王,他是秦武王的兄弟,是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推上来的。他特别能活,做了五十六年王,大儿子在国外为人质熬死了,次子安国君继位。安国君继位纯属偶然,因为哥哥死了,他继位三天又死了。然后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如果不是吕不韦打点,也没他什么事了。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